2024年11月24日星期日
患者住院一个诊疗组管到底
许多患者在看病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门诊挂的是李大夫的号,到住院时改成了陈主任主刀,出院复查时又是徐医生在负责。今后,这种“各管一段”的分段看病方式有望改变,患者在同一科室看病,从门诊一直到出院复查,都由同一个医生团队负责到底。
作为本市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措施,市卫生局昨天公布,将在本市三级医院试点主诊医师负责制。 治疗不再分段式 诊疗组全程负责 不久前,家住团结湖的傅女士因肺炎在一家三甲大医院住了四天院,当晚她是被急诊科接诊的一位男大夫收进了急诊观察室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换成了一位年轻女医生负责,转入病房后,又是一位中年男大夫主管,出院一周后到呼吸科复查,是另一位大夫接的诊。由于中间倒了好几回手,每次换医生,傅女士都要从头到尾把自己的病情详细复述一遍,生怕病历上写得过于简单,接诊的大夫不清楚自己的情况。 今后,这种割裂式就诊模式将被医生团队全程负责制取代。而这种主诊医生负责制主要针对的是住院患者。 “主诊医师负责制工作在北京地区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毛羽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对病人的治疗还是门诊是门诊、住院是住院,是分段式的,这种模式不利于一个医院对于病人治疗的全程控制。新的主诊医生模式推出后,治疗将以团队形式出现,可以做到医生对患者病情掌握更全面,对患者的指导更准确。” 三四名医生一组 领头人竞聘产生 据毛羽介绍,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诊疗组一般由1名主诊医师、1名副主诊医师和1到2名住院医师组成。主诊医师通过竞聘方式产生。 主诊医生要从医德医风良好、业务技术稳定、工作效率高、协作精神强、身体健康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中产生。先要个人申请或科主任推荐,然后由医院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审查和考核测评,最后由科主任进行聘任。 竞聘成功的主诊医生负责组建团队,副主诊医师一般由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主诊医师负责本诊疗组的全面事务,对本组医生有奖惩权,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向科主任负责。副主诊医师是主诊医师的主要助手,住院医师则是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副主诊医师、住院医师的工作向主诊医师负责。 市卫生局强调,目前各医院实行的科主任负责制不会受这一新举措的影响,仍维持不变,科主任不带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大医院申请试点 本月公布首批名单 会有多少家医院尝试这种新模式?毛羽透露,目前市属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已经开始申报试点,根据报名情况,市卫生局将于本月确定公布首批名单。至于诊疗组的数量,可根据各个医院病区或科室床位数量的不同,由试点医院自行设置。 据了解,此次试点为期一年,从今年6月开始,至2012年6月结束。 “这种新模式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挑战。”一位三级专科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诊疗模式,医院要调整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需要制定主诊医师负责制相关工作制度,医院的信息系统也要调整,工作量不小。 市卫生局要求,试点期间医院每个季度都要对诊疗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病案质量、患者满意率、平均住院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工作量等效率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淘汰。被淘汰的主诊医师一年内取消竞聘资格,但可参加副主诊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双向选择。 市卫生局明年要对试点医院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这种团队负责制有望在市属20多家三级医院中全面推广。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