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星期四
【健康播报】警惕沙门氏菌,预防食物中毒
问:每年6~9月份由沙门氏菌污染食品造成的食物中毒发病较多。请介绍一下什么是沙门氏菌?
答: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最适生长温度为20~37°C。占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70%~80%,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类等动物性食品。因此,在我市6月至9月由于气温较高,适合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问:那么,沙门氏菌是如何造成食物中毒的呢? 答:一般,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及鼠类粪便里,极易污染到食品如:畜肉类及其制品、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人类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发食物中毒。 问:那么,感染沙门氏菌会出现哪些症状,对人体危害大吗? 答: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与食物中沙门氏菌含量、致病力以及个体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当食入含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后,菌体和菌体产生的内毒素造成肠黏膜发炎、水肿、充血或出血,使消化道蠕动增加,导致呕吐、腹泻、腹痛;内毒素还可以引起发热,体温高达38~40°C。同时,活菌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感染。此外,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改变小肠黏膜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导致腹泻,严重者可致脱水、酸中毒、休克直至死亡。 问:那么,应如何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呢? 答:沙门氏菌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故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主要从三个环节采取措施。首先,是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家畜、家禽屠宰前、后的检验,防止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销售等环节的污染,尤其防止熟肉类食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生食物污染。对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畜禽,禁止销售和食用。其次,是控制沙门氏菌在食品中的繁殖,沙门氏菌在20~37°C最适宜生长。所以,应低温储存肉类食品,并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尽快食用,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第三,是彻底加热以杀灭沙门氏菌。沙门菌不耐热,摄氏55°C 加热1小时、60°C 加热15~30分钟或100°C加热数分钟沙门氏菌即可被杀死。为彻底杀灭肉类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并灭活其毒素,应使肉块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C,并持续12分钟。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食品被污染后无感官性状变化,因此,加工好的食品尤其熟肉制品不要长时间放置,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在此,我们也提醒市民,发生腹泻后应及时到肠道门诊就诊,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疾病传播。目前,本市328家肠道门诊都开放了,24小时提供服务。市民朋友可拨打12320询问哪家医院开设了肠道门诊,以便就近就医。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