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猩红热流行季节:多喝水 避接触
日期:2011年06月13日           来源:北京日报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据北京市卫生局报道,本市今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截至5月22日,全市累计报告猩红热患者2188例,而北京市近10年发病率最高的2007年的病例数仅2283例。猩红热是怎样流行的?又如何预防? 
    途径: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大约在雍正十一年传入我国。猩红热曾是一种令人生畏的传染病,病人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达39-40℃、咽喉疼痛、化脓,全身红疹密布如沙,被中医称为“烂喉痧”。有了抗生素以后,猩红热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少数病人是中毒型猩红热,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休克。 
    链球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或接触带细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外科伤口和妇产科产道污染而传播。一般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流行,大多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有时,也可因接触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患者而患猩红热。 
    特点:每年5-6月达到高峰 
    猩红热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据文献报道,北京的流行规律为4-5年一次小流行,7年一次大流行。近年来,北京市猩红热的发病率一直较低,造成儿童中对猩红热的易感染性增加。北京市近10年来的流行高峰在2007年,距今年整好4年,因此今年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流行。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其发病率是城区高于郊区,近郊区高于农村。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与外界的接触增多,且对猩红热无免疫力,而城区和近郊区的儿童多在托幼机构中集中管理,容易造成流行。 
    猩红热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现在每年3月份发病开始增多,5-6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另外,据市疾控中心调查,北京的猩红热流行与风速和日照时数成显著性正相关。今年北京干旱少雨、风沙多、日照长,也可能促成北京猩红热的流行。 
    预防:多喝水避免接触患者 
    猩红热的预防没有疫苗,主要靠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隔离和及时治疗。现在气候干燥,呼吸道传染病增多,家长一定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避免接触患有猩红热、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猩红热有较强的传染性,孩子得了猩红热要在家或住院隔离,一般为7天,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对猩红热一定要及时用抗生素治疗,至少使用6-10天,以免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残留在体内,沉积在病人的肾脏、关节或心脏,“迷惑”机体免疫系统,诱使其误伤自身组织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心脏病。只要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不仅可以很快被治愈,还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传染期,几乎不会造成死亡,所以,家长们不必慌张。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