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星期四
【健康播报】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趋势有所放缓
据市疾控中心统计,近五年来,北京市通过开展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控,使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和速度都有所放缓,由原来每年上升3个百分点,下降到了2010年的上升0.87个百分点。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视力不良率逐渐增加,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因此,在今年6月6日全国第16个爱眼日来临之即,我们仍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学生视力不良,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视力不良是学生常见病之一,通常是指通过远视力表检查,凡任一一只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为视力不良。各种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以及其他眼病均可造成视力不良。而中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的80-90%为近视。 据统计,从1985到2005年的15年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大幅度增长,近视眼的患病率已由世界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另据2010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终期考评结果显示,2009—2010学年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96%,比上个学年上升了0.87个百分点。其中,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5.7%,女生为64.6%;城区学生为64.9%,郊区学生为52.8%;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郊区的分布特点。但近年来郊区学生视力不良率增长迅速明显高于城区。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高达36.4%,而高三毕业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更是高达86.0%,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2.36倍。 学生视力不良多数是近视眼,而近视眼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是遗传、行为、环境、体质四个方面的因素。近视眼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升学、就业,很多行业对视力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视力不良引起的致盲,已成为世界第三位致盲的眼病。 北京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将保护视力纳入到《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行动十年行动规划》之中。从2006年起,在教育部门的协助下,市、区两级疾控每年对学校的教室照明和课桌椅进行检测,指导学校改善学生用眼环境。2008年我市率先在全国推广《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2009年又开发出全国首个《家庭护眼按摩操》。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已经建立起每年两次视力检查,每个学期调整一次课桌椅,每周2-4节体育课,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每天在学校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的视力保护工作制度,这些措施对预防学生视力不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视力不良的上升率。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