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全民健身计划有待落实
日期:2011年05月06日           来源:健康报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近日,《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年-2015年)》公布。这份文件为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全民体育运动提出了一个颇具雄心的目标:到2015年,北京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长期保持不低于49%。  
  在后奥运时代,这个目标是否仅仅是一个梦,还是如古老城墙上渐渐升起的旭日,至少照出了一片光明的前景?  
  让一半人“动起来”  
  红墙绿瓦下慢跑的人群、打太极拳的队伍,已然成为北京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一系列大型赛事活动,又无疑加大了这张名片的含金量。  
  北京市第二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该市16岁~75岁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即呼吸心跳加快、开始出汗)的比例为43.2%;如果将16岁以下的在校生按照“当然体育人口”计算在内,这一比例为49.1%,属全国领先。  
  调查结果是在对13314份有效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该调查报告同时指出,2004年-2008年,围绕北京体育奥运行动规划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主题,北京市群众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共举办市级群体系列体育活动1401项次,各区(县)也自办了数量众多的群众体育活动。  
  “借奥运会的东风,北京市的群众体育运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如何维持这一水平,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挑战。”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朱红表示,在制订《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年-2015年)》时,考虑到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热情衰减及人口增长等因素,最终将目标锁定在49%。“我们对达到这一目标还是乐观的。”  
  人均拥有2.1平方米体育用地  
  实现“49%”目标,首先要克服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城市发展带来人口密度增加,留给群众的体育“自留地”越来越少。在北京的大小胡同,健身设施见缝插针安置的情况十分普遍,有的设施已经锈迹斑斑、乏人问津。  
  北京市第二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配建率已达100%,但这些场地多为室外低层次、非专项性的铁制健身设施,而市民参与度高的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室内外结合的专项场地极度匮乏,成规模的居民住宅小区配建社区体育中心的很少,很多几万人的大型社区没有一处公共体育场地。  
  “要想踢场足球,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家住北京市崇文门附近的陈先生热衷于各种球类运动,每天上班之前,他都会在附近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跑上几个来回,这块长条状、被马路夹裹的公园就是他日常运动的主要场地。“但在这里是踢不了球的。虽然附近就是东单体育馆,一方面要收费,一方面人太多,也就不怎么去。”陈先生笑谈,日渐拥挤的城市也让他的体育活动空间狭小起来。  
  对运动场地的规划,成为《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年-2015年)》列出的目标之一。按照该计划,到2015年,北京市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5万个,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100%的区(县)建有一个多功能全民健身体育中心;50%具备建设条件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建有健身场地设施;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到70%。  
  至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朱红表示,该计划突出的就是“政府责任”,比如每年都会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奖励中小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利用城市郊野公园及城市绿化带建设一定数量的专项球类活动场地等。“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市民保留一片舒展筋骨的空间,这已经成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共识。”朱红说。  
  体质测试个体化尚待时日  
  通过对广大市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开出有针对性的健身“处方”,也是今后北京市群众体育运动要达到的目标。这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据朱红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293个分布在社区的三级监测站点,配备有测量体重、肺活量、握力等设备,大多位于街道政府或社区居委会。这些监测站的运转状况如何呢?  
  记者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网站提供的联系方式,拨打了几个站点的电话。对方均告知,由于设备运转需要一定的成本,目前还不能针对单个居民的需求提供服务,一般根据辖区内单位的申请组织开展;如果确有需要,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等到下次活动时通知。  
  在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居委会办公楼,记者终于见到一套体质测试设备。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套设备放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要再搬出来很麻烦,可能有些设备由于老化已不能使用。  
    朱红表示,由于体质监测人员主要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兼任,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位于社区的站点运转起来确有困难。目前,北京市有1家市级的一级体质监测站、16家区(县)级的二级监测站,今后打算强化二级以上站点的建设,通过网络化数据传输,或许能解决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真正起到让民众轻松享有体质监测服务的目标。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