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星期日
【健康播报】我市每年有150名聋儿需要进行听力干预治疗
问: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从2000年至今,全国已经开展了11次“爱耳日”活动,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重视。 问:我市婴幼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是多少? 答: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北京市主要数据显示,我市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49%,听力残疾22.7万人,占22.72%;言语残疾0.6万人,占0.60%。现在,我市每年大约有15万新生儿出生,按先天性听力损失1.3%的发病率推算,每年至少有150名聋儿需要进行听力干预治疗和康复。 婴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听力发生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临床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多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往往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延误了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给予科学的听力干预及言语训练,达到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问:婴幼儿听力有损失,有哪些迹象? 答: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婴幼儿听力是否有损失,第一、听觉反应迟钝,如睡觉时异常安静;或有的孩子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或有的对关门声有反应,而对铃声不理会。第二、言语发育迟缓,如10个月时仍不会叫“爸爸”,“妈妈”;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语;2岁半时说话还不清楚。第三、日常行为异常,如平时性格暴躁,不愿说话;不爱搭理人、注意力不集中;或别人说话时总是反问;或别人说话时总着侧头去听等。 问:对筛查有问题的患儿,应该怎样进行治疗? 答: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如果确诊为重度听力障碍,最好能在3个月左右佩戴助听器,以获得最大效果。 问:如何预防和保护婴幼儿听力? 答:听力损失的病因较复杂,但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婴儿出生前做好婚育前的遗传咨询、孕妇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加强妊娠期和围产期保健,使胎儿避免接触不良因素,孕妇早期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等引起耳聋的几率较大,需要特别注意。有先天性听力损失家族史、核黄疸、缺血缺氧脑病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儿,家长应该在孩子3周岁前,每6个月带孩子接受一次听力监测,并密切注意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发育情况,如发现听力可疑,及时就医。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