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星期五
夏季预防“红眼病”
每年的夏秋季都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
“红眼病”学名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传染性强并且有群发性。防治不当,一人得病,就会殃及家人、同学、同事等身边人。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学校放暑假和夏季游泳人群的增加,更增大了红眼病传播的风险。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8年,我市的发病人数为384人,发病率为2.35/10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当人们接触到被红眼病人的眼泪及眼睛的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比如:毛巾、手帕、脸盆等就会被传染;如果病毒污染了水源,比如:游泳池、公共浴池等,还会造成红眼病的大面积流行。红眼病的潜伏期比较短,一般为18到48小时,病程发展快,一周左右会自愈。 1988年,北京就曾发生过红眼病的大流行,造成了停课、停产、停市,给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危害。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时,病人常有眼部异物感、怕光、流泪,并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约有70%以上的病人球结膜下呈现点状或片状出血,严重者可遍及整个球结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红眼”。有些病人除眼部症状以外,还伴有发热、流涕、咽痛、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预防红眼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首先,是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毛巾、洗脸盆要分开使用,不与他人共用眼影、睫毛膏等眼部化妆品。一旦身边出现红眼病病人,要注意隔离,避免和病人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不慎接触后要及时洗手。病人用过的物品要煮沸,进行消毒处理。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针对红眼病的特效疗法,在此提醒观众朋友们:夏季来临千万别忘预防“红眼病”。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